专家论证会现场视频
				
			
				 
 
			
				
 
			
				
			
一、单位介绍
				
 
			
				 
 
			
				
			
				
 
			
二、项目负责人
				
 
			
				

 
 
			
				
 
			
				
			
三、推广团 队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工作单位 | 职责分工 | 签名 | 
| 1 | 曾献军 | 男 | 48 | 主任医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全面负责 | 
 | 
| 2 | 陈业媛 | 女 | 35 | 主治医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像图像分析 | 
 | 
| 3 | 李声鸿 | 男 | 30 | 医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像图像处理 | 
 | 
| 4 | 张宁 | 女 | 34 | 主治医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图像处理 | 
 | 
| 5 | 吴钦 | 女 | 34 | 主治医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图像分析 | 
 | 
| 6 | 李芳君 | 女 | 36 | 主治医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临床评估 | 
 | 
| 7 | 周小兵 | 男 | 37 | 主治医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临床评估 | 
 | 
| 8 | 蔡骏 | 男 | 30 | 技师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图像收集 | 
 | 
| 9 | 舒永强 | 男 | 27 | 硕士生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图像收集 | 
 | 
| 10 | 阚傲 | 女 | 24 | 硕士生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图像收集 | 
 | 
| …… | 
 | 
 | 
 | 
 | 
 | 
 | 
 | 
				
			
				
			
四、项目简介
				
 
			
				  
 
			
项目来源
世界范围内,中风是排第二位的常见死亡原因, 并且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因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上千万人发生新的或者复发性的中风。其中80%的中风是由于脑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危害极大,预防和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目前被证实有效的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静脉溶栓随机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进一步证实发病4.5 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由于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通过其获益的患者不到3%,同时其治疗效果依然有巨大的优化空间: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溶栓后3~6个月死亡率未明显降低,高达17.9%,且 2/3的患者依然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其对合并有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不佳,其再通率低(13%~18%)。基层单位脑卒中诊断水准随着临床经验及相应设备的提升得到稳步提高,但对于对脑卒中缺血半暗带、血管闭塞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上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同时神经内科医师由于缺乏上述指标的支撑,在脑卒中治疗中往往采取经验性治疗,诊断效果往往欠佳。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套标准化的脑卒中影像评估方法在广大基层医院广泛使用,相配套的治疗方案也有待开展。本课题拟通过远程图像处理及多学科会诊解决这些问题。
				
			
				
			
				
 
 
			
项目技术内容:
(1) 基层医院图像扫描技术的培训;
(2) 基层单位硬件设备的搭建,如磁共振设备与远程传输系统之间的连接与调试;
(3) 远程阅片及会诊中心设备的搭建;
(4) 基层单位软件系统的搭建:①医师用电子病历系统:可存储、传输和检索、提取患者基本信息及图像信息,能向远程阅片中心传输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查看磁共振图像资料及远程阅片结果;②检查室用电子病历系统: 能获取磁共振图像等资料,能将图像压缩、注明压缩类型、压缩程度,传输应该符合国际通用的“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标准,保证数据的规范性、相互识别性;并能向远程阅片中心传输;能查看远程阅片结果。
(5) 远程阅片及会诊中心软件系统的搭建:①远程阅片用电子病历系统:能查看基层医院传输来患者资料及影像,书写阅片报告,并进行相应的检索、查询;②远程视频会诊或门诊用电子病历系统、视频软件:能查看基层医院传输来患者资料及影像,书写视频会诊或门诊报告,并进行相应的检索、查询。视频软件应方便医患交流,保证视频交流的速度及画面、声音质量。
				
			
				
			
				本项目推广的要点:(1)如何让广大基层医务人员接触并了解缺血半暗带评估对于脑卒中诊疗的价值(2)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可以扫描出达到可供远程诊断质量的照片,尤其是对缺乏相应硬件硬件设备的偏远地区、以及互联网不熟悉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难度较大。  
  
			
				
 
			
五、接受推广单位应具备条件
				
 
			
				 
 
			
				
			
(人员、科室及设备等条件,重点要说明是否需要特殊设备,人员需要的资质条件等)
本项目推广单位为拥有一常规磁共振及常规颅脑扫描序列的基层单位,适用性较广;人员方面只需经过培训可以提供合格诊断图像的工作人员。假如基层单位有条件也可以建设一个可以传输与储存电子病历系统计算器的终端,便于规范管理远程会诊信息。
				
			
六、项目目标
				  
 
			
				
 
			
(包括在项目推广或示范应用后应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水平、产生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等)
本项目主要在缺乏专业脑卒中缺血半暗带评估以及相对应诊疗方案的县级级及以上医院推广。本项目拟选择省内 1家县级医院为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初级评估基地,按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评估方法与标准由专业医师培训基层医生进行脑卒中磁共振图像扫描及处理,并基于影像图像及临床具体情况采取最合适的诊疗方案,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基层医生对该单位脑卒中患者进行扫描与诊疗。完成试点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预计接收单位数量20家,人员800-1000人。
				
 
			
七、计划安排
| 时间进度 | 目标及实施内容 | 
| 2019 | 图像扫描的培训及远程阅片系统的搭建,少量县级单位试点工作,统计远程会诊的准确性 | 
| 
 | 远程阅片系统的功能拓展,解决项目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 
 | 通过学术会议、下基层等方式进行大范围宣传,在全省推广这种远程阅片与诊断模式,举办培训班,系统培训基层人员 | 
| 
 | 在积累经验之后,还可以在基层配置其他检查设备并培训操作人员,将更多的神经内科疾病纳入远程诊断的范围 |